海南省职业教育研究院

HAINAN ACADEM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高等教育 >

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进入阅读模式

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进入阅读模式

2022-08-24 13:58:57| 来源:0

     2000年国家教育部下发的教高〔2000〕3号《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等一系列要求,强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正确把握“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

     教育部在高职教育评价标准讨论稿中从提高教师素质的角度,提出了“双师素质”教师的概念,并对“双师素质”教师的任职资格条件进行了较为明确地规定。规定“双师素质”教师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教师:①具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讲师(或以上)的教师职称;②既有讲师及其以上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其以上职称;③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或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二、“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1.“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双师型”教师首先是教师,因此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①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与时俱进的品质;②良好的职业道德,即热爱职教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诲人不倦;③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即教育教学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实施能力、评价能力和研究能力;④良好的身心素质,即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等以及良好的创新素质、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厚的文化素养等。

2.“双师型”教师必须凸现下列职业能力和素养  “双师型”教师主要从事专业课教学,是职业技术教育教师中的特殊部分,对其能力和素养有着特殊的要求:

(1)行业职业道德。 “双师型”教师除熟悉并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
(2)行业、职业素养。 “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即根据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

(3)经济素养。经济素养是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双师型”教师应具备较为丰厚的经济常识,熟悉并深刻领会“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等经济理论,树立市场观、质量观、效益观、产业观等经济观念,自觉按照竞争规律、价值规律等经济规律办学办事,并善于将经济常识、规律等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4)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双师型”教师既要校园内的交往与协调,又要与企业、行业从业人员交流沟通,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实习等。“双师型”教师的接触面广,活动范围大,其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就尤显重要。

(5)管理能力。“双师型”教师,在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具备企业、行业管理能力,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并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

(6)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行业职业界日新月异,这必然要求“双师型”教师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分析新情况、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主体发展的需求;具备良好的创新的精神、创新意识,掌握创新的一般机理,善于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

综上所述,“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操能力的,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

三、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1.加强岗前培训,积极推行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制。

     理论素质是教师必备的条件,所以非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高等教育学》、《心理学》等作为高校教师必修的四门课程的岗前培训,以便他们具有一套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教书育人的工作要求。但是,从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看,高职院校的教师除要具有普通教育的教师资格之外,还应具有自身特殊的要求,即具备与所从事的教学工作需要相适应的实践工作经历或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无论是没有实践经验的老教师还是新分配来的毕业生,都必须到企事业单位生产、管理第一线实习锻炼,学习最新操作技能,并应在两年之内考取相关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把获证与实际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
2.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流动编制提高工程技术、管理等高新技术一线兼职教师比例。

     随着世界经济、科技与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的合作已成为共识。通过校企合作,使教师在合作中获取企业先进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充分利用产学合作的契机,直接从生产一线获取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为企事业单位培养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制定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高职“双师素质”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

   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系列的教师职称评聘,仍套用“普通本科标准”。其实,这仅仅适合于对教师学术水平的评价,对高职教师怎样才算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如何评价他们,却仍没有一个令大家满意的标准。如不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势必影响“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为办好高职教育,教育部高教司做出了许多相关指示和规定,各高职高专院校应根据自身经济发展趋势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充分利用民族自治的优势,组织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可操作性强的“双师素质”教师职称评定条例。
     4.培养和引进学术大师、技术大师并举。

   以职业技术教育为目的的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与引进学术大师,更要注重培养与引进技术大师,我们千万不可小看大师的作用,一个名师,可以凝聚一支教学科研队伍,可以带动一个学科、一个专业甚至激活整个学校,从而造就一支有专业特色的师资团队。而高职院校的优势就在于创建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专业,要创建特色专业首先就应有一支名师带领的师资团队。让名师成为这个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因此,一所高水平的高职院校不能没有学术和技术“双高”的名师和专家学者。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工作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日渐不同。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能力,掌握最新实践技能,不断拓宽知识面,保证知识的先进性、前瞻性,首先就要求教师自身能“适应”这种要求,能用今天的知识,甚至是明天的知识,教育今天的学生。这样,在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新的岗位(群)诞生和旧的岗位(群)消失,专业设置发生变化时,才能保证教师自身具有新的“双师素质”。而要实现和达到这一目标,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培训的理念,并将之付诸于实践是唯一的途径。(作者:王成元)


(责任编辑:小编 )
THE END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海南省职业教育研究院”的文章,版权均属海南省职业教育研究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随机阅读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