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主管单位: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登记单位:海南省民政厅
党的“十六大”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总目标是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这个总目标下,提出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和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有其深远意义的。
一、未来20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
新世纪前20年,既是我国经济发展千载难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非常难得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在经济全球化与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改革、开放与发展,我国的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存在巨大的发展机遇。在未来的20年中,我国的经济起飞,将对教育和人才资源开发给予有力的支撑和产生巨大的需求;我国家庭结构的转型带来家庭教育需求的增加;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带来农村人口的转移和教育的巨大市场;知识经济的兴起,更加促进教育与培训的发展。我国如果能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机遇期中全面强化人力资本投资,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提高人民的素质和能力,就有可能使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才资源强国,使得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总量更加充足、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更加提高、体系更加完善,人民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更加发展。因此,今后20年,即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一历史时期,将成为全面开发人力资源的最为重要的历史机遇期,成为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然而,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重大历史机遇期同时也伴随着重大的历史挑战。如果我们不能把握这一时期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未来20年也可能是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发展上的失落期、滞后期,整个中国现代化也将经历一个危机孕育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将会落空,这也就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的原因。
二、本世纪前五十年我国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需求巨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测算出我国人口变化趋势,全国人口将在2040年达到峰值,为14.8亿人,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学龄人口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的数字可以看出,本世纪前50年中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学龄人口在4000万到7500万人之间,最底的年份也有4100万人;前50年中我国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在1亿人左右,最低的年份也有7000万人。这样庞大的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势必对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产生巨大的需求,也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按照国际上的评价标准,中国目前尚属于教育欠发达国家,我国若要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进入教育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则高中阶段教育总规模将达到3800万人,而高等教育总规模将达到2200万人左右,分别比2001年我国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规模要多出1200万人和1000万人。根据表1提供的数据,不难推出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0%的情况。
表1 2000—2050年学龄人口变动趋势表
年 份 总人口
(亿人) 高中阶段教育学龄人口
(15—17岁) (万人)
高等教育学龄人口
(18—22岁) (万人)
2000 12.66 6081 9837
2001 12.75 6390 9953
2002 12.85 6984 10085
2003 12.94 7395 10282
2004 13.03 7587 10682
2005 13.11 7577 10995
2006 13.20 7143 11440
2007 13.29 6529 11917
2008 13.38 5815 12488
2009 13.48 5675 12192
2010 13.57 5619 11463
2020 14.34 4915 8208
2030 14.66 5229 8812
2040 14.80 4145 7443
2050 14.57 4316 6938
三、未来50年中国教育发展将实现“三步跨越”
未来50年,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宏伟发展目标,必须选择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从经济追赶的国际经验来看,在自然资源、有形资本、人力资源三大资本中,我国惟有人力资源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而教育是将潜在优势变成竞争优势,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最有效途径。
在未来5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要实现教育强国的理想,必须实现教育发展的三步历史性跨越,即从教育欠发达国家水平跃升到教育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再跃升到教育较发达国家水平,最后达到教育发达国家水平,从而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一)第一步跨越
从目前到2010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将从40%左右提高到7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3%左右提高到20%以上,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从教育欠发达国家到教育中等发达国家的跨越。
(二)第二步跨越
从2011年到2020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左右,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40%,达到教育较发达国家水平,实现从教育中等发达国家向教育较发达国家的跨越。
(三)第三步跨越
从2021年到2050年,我国将高标准、高质量普及12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各级教育都达到较高发展水平,实现从追赶到超越的战略转变,跨入教育发达国家行列,以教育人口的绝对规模和普及化水平两个方面,成为世界教育强国。
以上“三步跨越”的教育发展目标,有专家测算出相关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2001——2050年中国教育发展目标预测
年 份 2001 2005 2010 2020 2050
教育发展规模与水平:
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规模(万人) 2601 3800 4100 4200 4100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40.7 50 73 85 95
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万人) 1300 2200 2600 3300 380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13.3 20 23 40 55
教育经费投入及水平:
教育经费总数(亿元) 4638 7700 12000 26000 ——
教育总投入占GDP比例(%) 4.8 6.0 6.6 7.2 7.8
财政性教育经费(亿元) 3057 5100 8200 18000 ——
财政投入占GDP比例(%) 3.2 4.0 4.5 5.0 5.5
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到2010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应分别达到4100万人和2600万人,到2020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应分别达到4200万人和3300万人,使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这时的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合计规模比2001年增加一倍多,而教育经费总数则增加了五倍多。这种情况既使考虑到其他教育规模的增加因素,也能够说明未来教育发展的环境还是很有利的。
四、在未来我国教育的发展中,职业教育将占很大的比重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颁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把职业技术教育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三个层次,并且把初等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定义为技能为主的教育,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定义为技术为主的教育。
人类从事某项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时,离不开四种类型的人才:一类是学术型人才,这类人才是发现规律、创造理论、从事理论研究和咨询、参谋的工作,如专家、学者、理论研究工作者。一类是工程型人才,这类人才从事规划、策划、设计工作,如工业产品的开发、设计、产品的产销决策,城市规划、园林设计等。第三类人才是技术型人才,也叫工艺型、执行型、中间行人才,通过他们的劳动,将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变为物质形态的产品或对社会运行产生具体的作用,如工厂技术员、工艺工程师、农艺师等。第四类人才是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也是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主要从事直接操作型工作,这类人才就是技术工人。一项具体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第一类、第二类人才的需要是少量的,对第三、第四类人才的需要是大量的。在工业经济时代,人才的结构模型是金字塔型的。拿美国来说,25岁以上人口中(1.68亿)博士占1%,硕士占6.8%,大学本科占16%,高职、专科占24.5%,高中及以下占50%。
未来20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经济起飞中后期”,对受过职业教育、具有良好的技能和技术与管理素质的人才将会有巨大的需求。1978年以来中国进入经济起飞阶段,工业化迅速推进,服务业的比重也不断上升,农业比重持续下降,中国经济开始崛起,并出现向发达国家趋同现象。2001-2020年,中国将进一步推进工业化,特别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最终完成新型工业化,使工业部门的就业人数占总劳动力的比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服务业也将加速发展,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劳动力的比重持续上升。农业劳动力大量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农业就业人数占总劳动力的比重迅速下降。在这一阶段,经济保持很高的增长速度,是一国实现经济崛起或者经济追赶的重要时期,此后,中国经济发展就将进入成熟期。从这个意义上讲,也说明本世纪头2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因此,有专家认为,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那么乐观地认为未来4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能赶上美国,但是到2050年的时候,中国人均收入达到美国的一半,应该是一个可以想象的目标。
这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得益于大规模的工业化。同工业化相伴随的是技术的普遍应用以及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的持续转移。这就需要数以亿计的能够掌握和运用现代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从而对中级的人力资源开发产生巨大的需求。同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差异一方面要继续完成工业化,另一方面还要迅速推进信息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未来的竞争优势,因此也需要大批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人才以及高级专业人才。这势必对各档职业技术人才产生紧迫的需求,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大规模发展。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未来的40年里,我国人口总量仍然会持续增长,到2040年达到14.8亿的高峰。从学龄人口数的变化来看,我国每年新生劳动力应该有七、八千万人,这些新生劳动力将有相当大的部分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转移到城市,进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工作,他们都需要经过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才能顺利的就业。人口大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要把就业问题作为选择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决定因素,“就业经济”可能是我国经济与生产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业政治”也将是今后历届政府的奋斗目标。随着经济发展与政治因素的作用,我国的教育在努力提高毛入学率,扩大教育总规模的时候,可以采取的做法应该是一方面巩固和完善“精英教育”的阵地,另一方面则应围绕“就业教育”扩大各层面教育的规模,实现与我国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教育规模的扩大,从而成为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典型的就业教育。职业院校以本地区、本行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生产、管理、技术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专门人才,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优势。同时,职业院校也是地区和行业经济发展高素质劳动者的主要来源地。因此,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可以预见,在未来我国实现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入学率大大提高,进入教育较发达国家的行列过程中,新增教育规模的相当大的部分都将是职业教育。
五、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对从业人员培训的需求非常大
未来50年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并同时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时期。但从目前我国从业人员的教育水平来看,低层次的劳动力依然占绝对多数,这将严重制约国家产业结构发展目标的实现。我们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按教育水平进行分析表明,2000年,就业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不足5%,80%以上的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仅为初中及以下,这样的劳动力队伍难以支撑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为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同步,需要加强对从业人员中低素质劳动力培训的力度,主要指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需强化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包括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从业人员。按从业人员中15——45岁人口比例(约55%——70%)测算,分高中及以下和大专及以上两类人群,未来50年中平均每年需提供2亿——3亿人次的各类短期培训。
表3 未来50年全国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年需求预测表 单位:亿人次
时 期 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平均每年
接受各类继续教育和培训的需求数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平均每年
接受各类继续教育与培训的需求数 合 计
2001—2010 2.0 0.4 2.4
2011—2020 2.0 0.5 2.5
2021—2030 1.8 0.9 2.7
2031—2040 1.7 1.1 2.8
2041—2050 1.6 1.5 3.1
以上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和从业人员培训的需求情况,充分说明进一步发展各类、各层次的职业教育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大趋势的。只要运作适当,办出特色,社会认可度高,职业院校将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同时,一所专业设置合理,教育质量高,有一定规模的职业院校必将为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结论
总之,新世纪前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千载难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我国经济的起飞,城镇化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已及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化和人们对教育需求的增加,必将带来一个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未来20年中,国家将进一步推进工业化,特别是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转变,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持续上升,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高素质的劳动者。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才能及时,大量地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根据我国教育发展“三步跨越”和人力资源的“两次提升”的战略构思,到205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55%。这样到2050年,我国教育的总规模要比2001年翻一番。这一发展战略,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开扩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人口大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就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从而决定了职业教育在未来必将还会有一个空前规模的大发展。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海南省职业教育研究院”的文章,版权均属海南省职业教育研究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
08-24